你的顶头上司,并不能把你直接提拔到和他一样的级别。你要明白这种权力结构,在提拔你这件事上,你的上司拥有的是建议权。所以,如果你想晋升,就要先获得顶头上司的支持和推荐。王石讲过一件事,他刚刚创业时,有个项目需要某位领导审批。他去找了那位领导,领导很支持,但还是让他按正常流程走。当时王石想不通,为啥领导不直接交代一下,就给办了?后来他明白了,“建议权”和“决策权”不能混在一起。如果领导直接下指令说,你们都听好了,谁谁的事儿必须给我办好了.....但是如果是下面的人按照流程报上来的,那就大笔一挥。以前知乎上有个贴子,一位下属去机场接客户,为了给公司省钱(也有说怕塞车的),请客户坐地铁来公司。领导知道后很不爽,怼了他,他就在知乎上发贴,看客们纷纷站对,打成一片。很多人都没说到点子,真正的问题是,就是建议权和决策权混到了一起。这样不仅遵循了权力的机制,下属也不会背负责任,毕竟是领导的决策,你只是执行。有不少人很努力,能力也很强,但往往得不到领导的肯定。很多时候是因为没有管理好领导的期望值,让领导拥有过高的期待。结果稍不如人意,领导就会以为是你能力的问题,很可能是事情本就很难,谁来也搞不定。当接到一个有难度的工作时,你需要把困难事先提出来,不要光顾闷着头往前拱。如果让领导觉得这件事非常容易且简单,就算你做成了,在他心目中的认同感也是不够强烈的。从正面的角度讲,如果你每次都能站在一定的高度,把问题想得透彻。再提出有见解的几个方案,这种大局观和能力一定会被领导欣赏。我刚刚就任营业部经理时,第二周就收到领导的邮件,说我都上任一周了,怎么啥动静都没呢?我说,都是一些小事,比如,面试、选职场位置啥的,这些事儿没汇报的必要吧?领导说:过程中也是要汇报的,不然都不知道你干了啥。从此,我就养成了习惯,无论在哪个部门,哪个岗位,每周都会写一篇工作周记给领导。以我观察,职场上有三种人,一种是压根就不爱汇报的人,见了领导就躲,开会猫墙角,整场都是“静音状态”;比如,他们如果跟一个项目,总想着等有好的结果再汇报,但其实事个过程中都要去汇报的。第三种人,就是特别懂得汇报的人。这类人往往进(sheng)步(zhi)最快。讲真的,汇报是门大学问,我看历史书,发现每个朝代时,那些会汇报的大臣都混得不错。你之前的领导已经不再领导你了, 意味着你们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。如果这时你还经常和对方联系,逢年过节问候一下,送送小礼......前任领导搞不好会有更大的发展,走到哪儿有什么好事,也许就会想到你。就算前任领导发展得普普通通,但当你遇到什么难解的问题,也可以找前任领导请教。从另一个方面说,你一直和前任领导保持联系,这事儿传出去,会让大家觉得你个有情有义的人......领导更多的代表资方,员工是纯粹的劳方,这种矛盾是不可调节的。所以,员工一般都只能看到领导的“坏”,而看不到领导的“好”。但是,你可以想想,之所以能坐到这个位置,一定有他的强项。也许是情商,也许是智商,也许是善于搞关系......你可以想想哪些是你可以学习的,往往这种近距离学习更有效。你需要像个抽水机一样,把这些领导的优点都抽到自己身上。如果你天天只顾挑领导的刺,你天天不开心,得不到成长,还和领导把关系搞僵了。不过前提是,你要先把事儿做好,千万别事儿没做好,就去做人的关系。现在的公司不比以前,都是有考核指标的,你把你的指标做好,领导的指标也就好看了。领导指标好了,收入多了,也有机会步步高升,你给人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,人家才会喜欢你嘛。很早以前,我有一名员工,人很聪明,但就比较情绪化。但是,突然某天就开始不对劲了,对同事冷嘲热讽,甚至还公开骂客户。一会90分,一会50分的人,不如稳定在70分的人。10、领导们永远需要的是不可量化的激情,和可量化的步骤。但是,如果你想在体系内发展快点,这条你必须要做到。你需要在领导面前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,没有哪个领导喜欢精神萎靡的员工。你的眼神代表了一切,那些懂的人,会经常和领导保持眼神接触。领导开会讲话时,他们会面带微笑,不时点头表达认同。现在看我文章的人,也许你已经是一名领导,也许你将来有可能是。当领导固然可以实现你的一些人生目标,但是当一群人跟着你时,你也潜移默化的能够改变很多人的命运。总之希望你能真诚对待你的员工,谁都不容易,你职位高,所以你责任也大。